科普小贴士:创面处理的注意事项
04 2025.07
xmyeditor_1.png





科普小贴士

创面处理的注意事项

xmyeditor_2.png

创面处理是临床和日常护理中的重要环节,如果创面处理不当,可能引发感染、留疤甚至更严重的后果。

今天,我们就针对创面处理的几个注意事项展开聊聊,帮你科学护理,加速愈合!  




创面评估

xmyeditor_3.png



类型与深度


区分擦伤、切割伤、烧伤、溃疡或手术切口;判断是否涉及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组织或更深。


感染迹象


观察和询问是否具有红肿、疼痛加剧、渗液(脓性)、异味或发热等现象。


周围组织状态


检查周围皮肤颜色、温度、肿胀及血液循环(如毛细血管充盈)。





清洁与清创

xmyeditor_3.png


xmyeditor_5.png


01

清洁方法

xmyeditor_7.png

用生理盐水或温和消毒液冲洗,避免酒精或双氧水(可能损伤组织)。



02

清创时机

xmyeditor_7.png

及时清除坏死组织、异物或腐肉(必要时由医护人员操作)。出血时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。





敷料选择

xmyeditor_3.png


xmyeditor_9.jpeg


医用胶原蛋白海绵为慢性创面治疗提供了新思路,尤其适合糖尿病足、压疮、烧伤、骨科等难愈性伤口。


1

促进组织再生



胶原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,直接为成纤维细胞、上皮细胞提供生长支架。

刺激肉芽组织生成,加速创面收缩。


2

强效止血与吸收渗液



多孔结构快速吸收渗出液,保持创面适度湿润(避免浸渍)。

激活血小板聚集,适用于渗血较多的创面(如清创术后)。


3

安全可降解



胶原蛋白海绵可在体内逐渐降解为氨基酸,无需频繁取出,降低换药损伤。

xmyeditor_10.jpeg
xmyeditor_11.jpeg
xmyeditor_12.jpeg
xmyeditor_13.jpeg




换药频率

xmyeditor_3.png


xmyeditor_15.png


创面的状况决定创面换药的频率,如创面坏死组织多、渗出多、感染表现重,就需要及时更换敷料、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,以便减少创面局部的感染。

如创面干洁,内层敷料与创面粘合紧密,创面可以隔1天到2天换药。同时,这类创面换药时还应注意避免揭敷料时损伤创面愈合面。

在创面愈合期,需要警惕这些“危险信号”:伤口发黑、流脓、异味;周围皮肤红肿热痛持续加重;超过2周无愈合迹象。如出现以上情况,可能需手术清创或住院治疗。


创面处理看似简单,实则关乎细节。掌握科学方法,才能避免感染、加速愈合。如果遇到复杂或长期不愈的创面(如大于2周无改善),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帮助,结合局部与全身情况,动态调整方案。

xmyeditor_16.png